23 February 2009

濕地公園遊


2009年2月21日 (六) 本會舉辦了濕地公園一日遊,一行九人,齊到香港濕地公園,探索香港生態奇觀。當日,本會邀請到於濕地公園現職的遊泊濤校友 (02' SC PHY) 作為領隊,指導及帶領大家參觀。

得到遊校友幫忙,借出多台望遠鏡給大家觀賞之用;此外,更沿途介紹各種生態奇趣,令大家得益不少。如果想於濕地公園睇到更多更精彩的生態,必須注意氣候、天氣、潮汐等因素,詳情大家可留意公園網頁


[網上相簿]

02 February 2009

哈勃新發現 -- 由你決定

太子@天文推廣 [30/1/2009(Fri) 23 : 56]
哈勃新發現 -- 由你決定 Hubble's Next Discovery -- You Decide
於1609年,伽利略成為第一個將望遠鏡指向天空的人。四百年後的今天,你亦可藉著投票去決定著名的太空望遠鏡指向何處。美國太空總署向公眾提供六個深空天體,公眾可於2009年3月1日進行網上投票,哈勃將會向票數最高的天體進行高解像度的拍攝。

「哈勃新發現 -- 由你決定」是國際天文年的其中一部份,照片將於4月2日至5日,即100hours of astronomy(國際天文年的一個重點活動,本地官方譯作100小時天文馬拉松)的日子。

天體簡介如下:
恆星生成區: NGC 6634
NGC 6634位於恆星生成的地區。大量氣體及塵埃在星際空間塌縮,形成千多顆新恆星。新形成的年青高熱恆星放出高能輻射令其餘的星際氣體發光發熱。恆星生成區域是宇宙其中一個最漂亮的地方。

行星狀星雲: NGC 6072
NGC 6072是行星狀星雲,但其實和行星並無關係。這些星雲其實是恆星死後的殘留。當中型恆星缺乏燃料,會將其自己外層拋向太空。中間則殘留著恆星本身的核心。行星狀星雲可顯示出吸引及錯綜複雜的結構。

行星狀星雲: NGC40
行星狀星雲,像這NGC 40,原來以為是一顆伴除行星生成的恆星。我們現在知道這些熱燃星體是恆星死時的爆發。這星雲比較光亮,所以在這黑白照片中過度曝光。哈勃影像能夠捕捉到這裡沒有的細微及美麗結構。


可到以下網扯進行投票: http://youdecide.hubblesite.org/

進行投票的網友可加入抽獎活動,NASA抽出的100人可得到一張16吋X20吋勝出天體的哈勃照片!

28 January 2009

奧比斯「步步獻光明」慈善步行

校友會將以團體的名義參加由奧比斯所舉辦的「步步獻光明」2009慈善步行活動。奧比斯一向在國內的偏遠地區推行救盲工作,透過與落後地區的醫療伙伴合作,建設醫療設施,開展培訓計劃,為失明人士點亮生命曙光。您願意在百忙的生活中抽時間參與,共同出一分力嗎?

日期:2009年3月8日 (星期日)
時間:上午9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
地點:大潭香港國際學校作起點及終點
步行路程:13公里越野徑 (約3小時)
每人最低籌款額:$350 (以團隊名義最少人數為10人)


更多資料可到奧比斯網頁http://www.orbis.org.hk/walkforsight 

參加者請於2月8日或之前跟以下幹事報名:
聯絡人: 阿仁 (9870 9265 / shevawan@cupaa.org)

15 January 2009

國際太空站肉眼觀察

太子@天文推廣 [13/1/2009(Tue) 22 : 50]

國際太空站肉眼觀察

國際太空站(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)對你來說是否遙不可及,遠在天邊的東西呢? 但其實,要親眼看到國際太空站並不太難! 太空站運行到你頭頂位置時,看上去不單會在動,而且更是全天最光亮的呢!

  國際太空站於1998年起開始在太空中組裝,由多個國家機構合作管理,包括美國太空總署、俄羅斯聯邦航天局、歐洲航天局等。太空站在離地三百多公里的近地軌道圍繞地球,約92分鐘就會圍繞地球轉一個圈,但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,太空站每轉一圈,都會到達另一個地方的上空。


由太空穿梭機望回太空站



以上的事件即是在 6:04pm46s,太空站在西南方地平出現,於5分鐘後即6:09pm44s到達最高點,離地89.8度,幾乎是天頂頂點。而在6:14pm25s,太空站在東北離地平1.6度處消失。


上兩張圖是1月16日下午6:10pm,國際太空站(ISS)投射到平面地圖的位置,紅線及黃線是太空站的長時間軌道投射到地面上的樣子。第一張是太空站轉一個圈的軌跡,第二張則是兩個圈。這是由於地球自轉,太空站每轉一個圈在地面上的投射位置皆會向西移動。白色圈是太空站可以看到的地面區域。(圖片截自軟件Orbitron 3.71)



還有更多精彩內容,全文請看

http://www.phy.cuhk.edu.hk/astroworld/phenomenon/ISS/ISSobservation.html

13 January 2009

大年初一「帶蝕落」

太子@天文推廣 [10/1/2009(Sat) 13 : 50]

天文推廣
大年初一「帶蝕落」


  2009年1月26日為大年初一,初一即約是新月發生的日子,而今年的年初一更將會發生日蝕現象。在印度洋一帶部份地區更可見到日環蝕,非洲南部、南亞等地區可見到日偏蝕。而在香港同樣可見到日偏蝕,但太陽會在日蝕過程中下山,我們叫這做「帶蝕落」(意即帶著日蝕落山)。


日環蝕示意圖

在上圖中,月球的偽本影投射到地面上,位於偽本影的地區就會看到太陽變成一個環,原因是太陽中間部份被月球遮掩。但月球的影子會投射到更多的地區,即是上圖所示陰暗的部份,這些部份會見到日偏蝕。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,月球的影子在地表上的位置會改變,令更多地方可欣賞到日蝕,但每個地方的時間都不同。


http://www.varsitynotes.com/

持續踢波計劃

各位有興趣參與持續計劃的校友,填上簡單的聯絡資料,以便日後通知。

報名表:請按此處

持續計劃網頁
Facebook Group

PHY Basket

2011年正式成立,目的為提供更多籃球聚會予各屆物理系校友,成員將不定期相約於中大夏鼎基或其他場地,進行籃球活動或安排友賽。

Facebook Group: http://basketball.cupaa.org

  © Blogger template 'Neuronic' by Ourblogtemplates.com 2008

Back to TOP